時代在改變,過去優秀的客籍文學家,用筆對抗殖民與威權,現在開始,新生代的作家們,要寫更多客家的故事。
1988年還我母語運動走上街頭,要掀開國父的口罩,平等講出客家的「祖宗言」,開放的社會氛圍,孕育近期「新生代」有更寬廣視野,文學著重情感抒發,功能導向逐漸退場。
多元文化開展,文學作家更生氣蓬勃,20年來島內產生大量客語詩,甚至形成客家文學,變成台灣文學花園裡的一景。
把夜合花所象徵,客家婦女的內斂之美,變成舞台劇,甚至文化祭是源自於詩人曾貴海的代表作「夜合」。
除了詩,「客家文化內涵」也多元表現在其它文類,擺了一桌子的書,30多本都是陳素宜的創作,她寫的童書擁有不少讀者,她以運用客語詞彙和類似補註的方式,吸引更多人接觸,蘊含客家的文學作品。
用母語書寫實踐了客籍作家們的自我要求和期望,寫客家文學用平易的方式,讓人打破族群語言的隔閡,文學創作者在此時是不同過去的時空與發表舞台,往後要面臨的是,純文學式的情感內涵的討論與選用字的標準,進展到百年文學新里程。
1988年還我母語運動走上街頭,要掀開國父的口罩,平等講出客家的「祖宗言」,開放的社會氛圍,孕育近期「新生代」有更寬廣視野,文學著重情感抒發,功能導向逐漸退場。
多元文化開展,文學作家更生氣蓬勃,20年來島內產生大量客語詩,甚至形成客家文學,變成台灣文學花園裡的一景。
把夜合花所象徵,客家婦女的內斂之美,變成舞台劇,甚至文化祭是源自於詩人曾貴海的代表作「夜合」。
除了詩,「客家文化內涵」也多元表現在其它文類,擺了一桌子的書,30多本都是陳素宜的創作,她寫的童書擁有不少讀者,她以運用客語詞彙和類似補註的方式,吸引更多人接觸,蘊含客家的文學作品。
用母語書寫實踐了客籍作家們的自我要求和期望,寫客家文學用平易的方式,讓人打破族群語言的隔閡,文學創作者在此時是不同過去的時空與發表舞台,往後要面臨的是,純文學式的情感內涵的討論與選用字的標準,進展到百年文學新里程。
訪客如要回應,請先 登入
資料夾 :
發表時間 :
2015-01-13 13:30:32
觀看數 :
1,231
長度 :
04:58
發表人 :
系統管理者
部門 :
數位機會中心
QR Code :